English

运用数学辨证论治的中医临床成果:《中医量化诊断》

1998-04-08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祖国医学的辨证论治,基本上是外特征性的理论,而外特性的研究自然可借助于数学。辨证论治既充满着内在的数学美,也带有明显的应用数学特征。“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”曾经是构建中医理论大厦的基本观念。“数”在中医经典著作中起到一种阐释模型的作用,即以一些最基本的数的哲学和文化意义为根据,通过联想类比等途径,对相关的医学现象作出阐释。例如阴阳、五行和《周易》的数理机制(像数学)揭示描述人体图式的方式。中医学就是用数学模型的方法简明而抽象的表述现实原型的特征。五行学说是用群论的方法来说明稳态规则的模型,六经是运用集合论的方法概述热病时序和证候关系的模型。数学在这里起到推理工具和抽象的作用。

辨证论治和数学都不断地发展。目前,辨证论治不断扩大临床覆盖面,并有辨证分型、微观辨证、影象学辨证等多种形式,突破了传统的唯象特征。近代以来,数学进入一个空前活跃的阶段,在疆界不断扩展的同时,不仅衍成多个分支,又促成多种交叉科学的诞生。当数学特别是定量数学、统计数学向中医学渗透后,即给辨证论治的研究结论以某种程度的可靠性,在此基础上,可使辨证论治实现规范化,把中医临床操作体系推向一个新水平。定量是定性的深化和精确化,科学的认识须在定性的基础上提出定量的分析和依据,这也是辨证论治发展的方向。在辨证论治中,因证候有随机性,要求证候诊断客观可靠,我们可以从生物学背景、药物与证候效应、疾病过程中证候随机转移等一系列临床问题,利用数学手段来探讨证候的定量、滤波和选择。由此提出不同的统计模型来建立证候诊断标准,使辨证论治具有可知而能达到的客观程度,达到证候的定量化、客观化和标准化,进而从证候角度探索对生命和疾病规律的严格实验要求。可见数学为中医学研究提供的数量分析和计算方法,对中医学的发展取向多么重要。

徐迪华主任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,运用定量方法研究辨证论治,所著《中医量化诊断》一书,是他多年临床思维的精华,以量(级)观念审视辨证论治,不仅有一套可行的方法,还形成了新概念,其临界理论开阔了认识疾病的视野。这本书把焦点集中在诊断这一截面上,可谓是匠心独具。笔者很早就曾拜读徐老的论文,多有受益。今徐老又献此新著,令人欣喜感佩。当前中医学正值继承振兴和发展转型之际,需要发展新理论,突破归范式,在继承中有所创新。马克思曾经指出: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,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。中医学的发展也是这样,它从开始的“和于术数”,发展到定量化,也正是一步步走向完善。(孟庆云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